鹏城春来早。当深圳的晨光初现,一群特殊的“空中卫士”已在深圳各个角落悄然升空。它们掠过摩天大楼,穿梭于山海之间,用科技之眼守护鹏城的安宁——这就是深圳公安打造的警用无人机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深圳正以无人机警务应用为切口,领航低空经济下的警务革新,构筑城市安全治理的新范式。
警用无人机应用于实战研究
“坪山区某山林中发现一宗火情,请立即处理!”日前,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马峦派出所开展警用无人机“常态巡”时发现一宗火情,随即将情况立即通报分局,并配合地面警力与消防部门开展火情处置,通过喊话疏散人群,迅速控制了火势,有力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深圳公安提前布局,将“无人机警务智能应用体系”纳入深圳市公安局首批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建设项目,通过构建“平台智能化、应用实战化、管理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的警用无人机体系,加快推进警用无人机建设应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打造城市低空安防的深圳标杆。
“与传统的人防模式相比,警用无人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独特的空中视角让民警可以从三维的角度来思考工作,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能够实现在地面难以完成的任务。”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警务应用专班民警张伟合介绍道。
目前,深圳全市拥有警用无人机数量近千架,常态部署了280条空中巡段,如经纬线般交织覆盖,日均巡航总时长超670小时,如同为这座城市编织了一张动态感知的“安全天网”。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定下来的常态化空中巡逻无人机的高度和速度与警务工作相契合,配合涂装机身和警灯,大大提升了见警率,既能实现空中巡逻的快捷高效,又能保障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张伟合表示。
除了巡航高度速度以外,每一条巡航线路、途经的点位都是经过充分考量的,能实现对全市重要目标、重点部位及海岸线的全覆盖。此外,无人机巡线还会分时段、路段调整,例如,上学、放学期间无人机会倾向于校园高峰值守,夜间则会围绕宵夜档等夜经济服务区进行巡逻,再结合后台24小时值守的专业团队,最大限度实现对治安事件的“察于未萌、止于未发”。